eID介绍

eID的定义

eID是以国产自主密码技术为基础、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身份认证技术,不仅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识别自然人主体,还能用于线下身份认证。用户持本人法定身份证件通过在线或临柜的方式开通使用。当前阶段宣传口径为:eID 强调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和服务。

根据载体类型的不同,eID目前主要有通用eID与SIMeID两种,其中通用eID常加载于银行金融IC卡、社保卡、USBkey等;SIMeID主要加载于支持SIM/USIM功能的载体,常见的有SIM卡、USIM卡、SIM贴膜卡、eSIM芯片等。

使用eID相关产品和服务时,请认准eID标识。

eID产生的背景

目前国内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“关联比对”方法,即将用户输入的“姓名+身份证号”等个人信息,传到后台对个人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比对来认定其身份。

"关联比对"方法在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下主要存在几个问题:
  • • 个人信息比对正确并不能代表本人真实意愿,无法防范个人身份被冒用或盗用的风险
  • • 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。采集个人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安全水平不一,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
面对以上问题,eID在权威性、安全性、普适性、私密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,可满足公民在个人隐私、网络交易及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需求:
  • • 权威性:eID基于面对面的身份核验,由“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”统一发放,可进行跨地域、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
  • • 安全性: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,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、复制、篡改或使用
  • • 普适性: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,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
  • • 隐私性: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,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,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

全球化的eID

国际上对eID的定义是:“由政府颁发给公民的用于线上和线下识别身份的证件”。在我国,eID有别于用于线下身份识别的第二代身份证,用于线上身份识别。

欧盟多个国家已经颁发了eID来替代传统的身份证,使eID既具备了线下身份识别的功能,又具备了网络远程身份识别功能。目前已经发行eID的国家有德国、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俄罗斯、比利时、爱沙尼亚、奥地利、丹麦、芬兰、葡萄牙、斯洛文尼亚、立陶宛、马耳他、卢森堡、荷兰、瑞典、冰岛、阿联酋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。其中,德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比利时、爱沙尼亚和奥地利已经普及,广泛用于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、社交网络等各个领域。

内容来自eid官网www.eid.cn